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特有疾病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作为中老年多发的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健康问题而备受老年病学者的关注,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世界骨质疏松日是在1996年最早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办,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担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会员国家及组织均开展了这一活动,使世界骨质疏松日这一天的活动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全球盛会。
2000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加入世界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2002年至2011年)行动。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增进世界范围内患有肌肉与骨骼疾病患者的健康,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