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愈200万人。我国解放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南方,由于流行猖獗,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由于当时没有有效药物治疗,疟疾病死率也很高。解放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本地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近几年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输入性疟疾发病呈上升趋势。
疟疾发病在局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全球86%的疟疾病例发生在非洲,9%的病例发生在东南亚,全球其他地区仅占5%。而非洲80%的病例则集中分布在13个国家,超过50%的病例集中于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在非洲以外的疟疾病例中,80%集中于印度、苏丹、缅甸、孟加拉、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巴基斯坦等国。
全球91%的疟疾病例为恶性疟,75%的恶性疟病例分布在非洲,而91%的疟疾死亡病例也发生在非洲,孕妇、5岁以下儿童均是疟疾的高危人群。加强疟疾防治、防止其卷土重来具重要意义。2007年5月,第六十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08年起将每年4月25日或个别成员国决定的一日或数日作为“世界疟疾日”。我国结合实际情况,决定将每年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