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知识

(图文)再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发布时间:2020-02-01 00:00:00来源: 浏览次数:
    

 

认识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已知会引起疾病,患者表现为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例如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提示:此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一种以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
 
认识二:哪些人群易感?
人群普遍易感。
提示: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但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认识三: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提示:在公共场合科学、合理佩戴N95或者医用外科口罩基本可以阻断由于患者喷嚏、咳嗽带来的飞沫传播。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密闭空间,如商场、车站、车厢里,应该科学佩戴口罩,但是如果去空气流通场所,比如非高发区的公园、骑单车,以及在私家车里,则没有必要。戴口罩是要防止飞沫传播感染,而飞沫能喷溅的有效距离大概也就是1.5米到2米。所以,在非高发区没人且空气流通的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佩戴口罩的。
亦可通过接触传播,所谓接触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的飞沫最终会沉积在地面、桌椅等物品上。如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手也会被污染,如果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的黏膜,便会引起感染。
提示:我们一定要注意手部卫生,及时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在没有条件清洗的时候,不要用手乱摸。
 
认识四:感染者有哪些临床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1周后恢复。
提示: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认识五:如何确诊?
流行病学史包括:一是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二是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三是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临床表现包括:一是发热;二是查血常规后发现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三是做CT显示肺炎。
提示: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两条,就建议去发热门诊进行核酸确诊筛查。
 
认识六:治疗手段?
以对症治疗为主。
提示:目前还没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现有抗病毒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有明显效用。
 
认识七:如何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指的是运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的治疗。当患者出现没有特定治疗手段且危及生命的病症时,应优先进行对症治疗。
提示:由于没有特效药,所以最好的治疗方案依然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病愈还是要靠人体免疫力。病人如果发烧吃不了东西,就输液;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就用抗生素;如果呼吸不好,就吸点氧。给患者一些缓冲时间,让免疫力扛过来,病人就会恢复。重症病人多有呼吸紧迫、气急、憋气等现象,应该及时给予给氧治疗。
 
认识八: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是什么?
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就是病人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提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有一个过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导致机体细胞损伤、炎症因子释放以及器官功能损伤,需要逐渐修复,基本2至3周,重者可能更长。另外,核酸检测和确认本身也需要时间。
 
Copyright © 2021 黄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电话:0713-12320  地址: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城东新区白潭湖大道以东 备案号:鄂ICP备11019339号-1